查看原文
其他

独自离家的孩子,能否应对新的挑战

童行学院 童行学院 2019-11-30


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的夏天,童行学院夏令营在北京和各个驻点如火如荼地展开,今年我们分别在北京崇礼绵阳吉林这四个地方开办了9期营会,孩子们来自全国各地,年龄在6-15岁不等,主题涉及思维训练科学实验自然探索教育戏剧社会调研等。


童行导师们在这个夏天和135个孩子,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夏日时光。在营会之后的反馈调查中,整体满意度几乎达到了90%,当被问及之后是否还愿意来参加童行的营地时,一半以上的家长和孩子都选择了“是“。


那么童行学院的营地教育到底是如何开展的?

参加童行营地究竟体验如何?

孩子在短短几天内能有什么收获呢?


我们有一些营地里发生的小故事,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。

 

故事一

想家VS想要独立


有一个营地,孩子的年龄在6-10岁。让我们猜测一下,当一群小朋友们第一次离开父母,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,会发生什么状况呢?也许会打成一团,也许会哭成一片,总之,应该不会太顺利吧。


有个孩子确实在第一天晚上想家了,情绪有些低落,细心的老师发现并与他沟通,建议他用生活老师的手机给妈妈打一个电话,和妈妈通话后,这个小朋友当晚睡得十分香甜。


之后的每个晚上,老师们都会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,组织孩子们讲故事、做游戏、排练小剧,孩子们都配合得很好,乐在其中,想家的情绪也自然而然得到了缓解。


想家的这个孩子,在遇到问题的时候,和老师沟通,冷静地寻求帮助,最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,并且在之后几天的营地活动中都参与得很好。


还有一个女孩子,外出徒步的时候有点儿跟不上大家的脚步,但并不会喊累,她一直努力向前,和老师聊天,观察周围的植物,走到山顶后,放松下来,她说:“哎呀我刚才真的很累,但是我爬上来了,我很高兴。”她克服了自己体力上的不足,最终成功完成了一个目标,自信心与满足感让她无比快乐。



当爸爸妈妈们为孩子选择了一个单飞的营地,他们便付出了信任和勇气,也难免会有焦虑的情绪。他们焦急地等待着有关孩子的消息,在老师发的照片中寻找自己孩子的身影,孩子们的吃穿住行、情绪感受、活动参与程度都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爸爸妈妈们的心。


而焦虑之余,爸爸妈妈们还可以尝试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,相信他们可以克服困难,相信他们能够照顾好自己。在我们的信任中,孩子们能够做到的事情比我们以为的,要多得多。



故事二

内向≠没有勇气


营地期间,家长们常常会问起这样的问题:孩子们相处的好吗?孩子参与活动积极吗?有一些比较内向孩子的家长在营前问卷中明确提到:孩子有些内向,希望能让他在营地中学会与他人相处。


在我们的一个6天5晚的营地中,有一个孩子融入得比较慢,不敢和不认识的人说话,在老师提问题的时候,也完全不愿意张嘴回答。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做呢?


我们的老师选择暂时放手,从旁观察,让孩子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,自然而然的跟随大家参与活动。慢慢地,这个孩子开始和其他孩子有了互动;在营地中期,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时,孩子会主动承认“我害羞”;之后,他做到了在全班面前发言。



内向不是坏事,内向的孩子也不一定不喜欢表达。在顺应天性的前提下,营地轻松、自然、愉悦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,提升自信,慢慢找回自己的节奏,直到自然地与人交流,并结交了新的伙伴。


故事三

我们天生就应该热爱大自然吗?


通过一次营地,让孩子们了解自然,热爱自然,打败“自然缺失症”,几乎是所有爸爸妈妈的愿望。在安全保障的基础上,童行学院的每一个夏令营,也都会有接触大自然的活动环节。


然而当孩子们离开电子产品,走到户外,他们的表现也许并不会如我们所想。在我们的营地中,有的孩子讨厌下雨,有的孩子嫌天气太热太晒,有的孩子害怕虫子,一段徒步之旅并非总是欢歌笑语。


但是后来,讨厌下雨的孩子在伙伴的陪伴下走在雨中,嫌天气太热的孩子抹上防晒霜继续前行,害怕虫子的孩子在最后总结时说“克服了对虫子的恐惧”。



看起来几次有限的户外活动,对于激发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热情用处好像不是很大。短短几天的夏令营,也并不能消除掉孩子们与自然的隔阂,但这些孩子们在和自己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,他们也明白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:如果你不热爱它,无需恐惧,更不要伤害。但如果你热爱它,了解它,它会给你数不尽的惊喜。


而一个小小的建议是,在平时的生活里,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常带孩子们出门走走,自己家的小区里就可以和孩子来一场小小的动植物探秘。


多接触风雨阳光,多看看花草树木,多听听鸟叫虫鸣,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结就会慢慢建立起来,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大人与孩子,需要共同努力,来守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。



故事四

当老师说要收手机时,我特别焦虑


营地环境与学校和家庭环境完全不同,孩子们离开了熟悉的地方、熟悉的朋友,也离开了爸爸妈妈的唠叨和担心,规则意识有所萌芽却并不十分牢固。


童行每一个营地的规则一般都会由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制定,一方面引导孩子们的主人公意识,一方面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执行。


除此之外,有一些涉及活动安全与孩子健康的规则,我们都要求孩子严格遵守。比如手机和电子产品的使用,几乎牵动着所有家长的神经。


夏令营招募期间,经常有家长在咨询的时候问,老师是否会收孩子的手机或者IPAD等电子用品,比较担心孩子们会一直玩儿游戏而不好好参加营地活动,或者晚上晚睡导致第二天精神不好。


我们的解决办法是:每个营地都设立了一个“鸡窝”制度,孩子们在活动与夜间休息时把手机或者电子产品放进“鸡窝”,由营地老师统一看管。这个规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很好地遵守,但是也有孩子因为手机被收表现的十分焦虑。



有一个孩子在营地的前两天便因为这个规则很不开心,但是第三天的晚上,老师们带领孩子们进行夜观,当天云淡风轻,满天繁星,银河清晰可见,所有人在抬头的瞬间都变得十分安静,每个人都在努力记住这难忘的一刻。


老河沟星空拍摄 by 邹涛老师


那个焦虑的孩子也和所有人一样,震撼而痴迷地仰望着星空。


他和老师说:“这是这几天以来,我头一次忘记了手机。”之后的营地活动中,他的表现都非常好,也再没有因为手机而心情不好。


故事五

我们小组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成绩不太好


童行学院的线下实践中,PBL项目制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部分,小组分工与合作几乎在每个营地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有时候老师们会参与分组,有时候老师们会让孩子自行分组,之后引导孩子们明确任务目标、拆解任务细项、做好分工,落地执行。


我们的一个营地中,有一个小组年龄最小,最有执行力,四个孩子分工倒是还算清晰,却缺乏一个十分明确的领导者,最终的成果展示,他们组并没有取得好成绩。


但是孩子们却十分开心,因为小组里的每一个人都享受着一起合作的时光。过程中有争吵也有妥协,有头脑风暴时的灵光乍现,也有无法统一意见时的着急与抱怨,最终他们迅速找回状态,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任务。


小组中的一个孩子说:“项目结束后,我感觉最重要的不是攀比我们得到了多少个赞,或者得到了多少点击量,而是真正的去享受和自己团队合作的时光。这几天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,我也悟出来了一个道理:那就是一个人有可能跑的很快,但是跑不远。一定要学会和别人一起合作!“



其他营地的小组活动实际上也是一样,在小组活动中,孩子们会各自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与特长,有的是天生的领导者,有的善于协调,有的逻辑清晰。


但与人沟通本身就不容易,更何况还要和不太熟悉的队友合作完成某个任务,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分歧,有时候争论起来场面难以控制,争吵与泪水也常常可见。


然而孩子们不会忘记自己最终的目标,他们也许可以自我调节,也许需要老师引导,最终他们都会选择与自己的小组共同努力,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。


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,学会了如何与队友沟通,学会了坚持与妥协,学会了失败并不可怕。



童行学院的营地教育,通过PBL项目制学习的方式,让孩子们在完成一个个真实的项目任务的过程中,真正地认识自己,理解他人。鼓励孩子发挥创意,帮助孩子锻炼思维,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
回看以上的几个故事,我们也看到童行的营地活动中,孩子们的种种精彩表现:


如何面对想家的情绪;

如何在落后于队伍的时候自我激励不放弃;

如何调整适应新环境,交上新朋友;

如何理解规则,理解界限;

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。


而在整个营地过程中,我们的老师会给予孩子们深深的信任,鼓励孩子们发现自己的独特内在,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,同时给予适当引导和帮助,让孩子们在这一段短短的营地时光中感受到尊重和理解,激发出内心的力量,在未来独立、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。

 

扫描二维码↓关注我们

系统性通识教育

长按关注一起童行


拓展阅读

更多营地活动回顾

孩子爱玩?我们来支一招

孩子心中100分的冬令营

该不该让孩子超前学知识?

在看不见的星球上,看见更多

寒冬腊月,孩子们跑到森林里,玩了什么?

孩子构建的世界很美妙,请你跟我一起去欣赏

老河沟研学营:在世外桃源,也能锻炼社会责任感吗?


童行Q&A | 关于童行营地,你可能想知道更多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